如果是别人说这种话,嬴政理都不会理。
但是,说这话的是赢辰,天幕当中的大秦皇帝,未来力挽狂澜的雄主。
单论这些,嬴政就不得不考虑赢辰的意见。
“好!”
顷刻间,嬴政猛地一拍御案,长身而起,骤然说道:“老六,既然你言隶书变小篆,有利于大秦,朕就应允你施为。”
“至于你说的印刷奇术,朕亦新生向往,你要全权负责好以隶书伟正字之事,由你主持,李斯和博士宫协理,需要尽快厘定标准,颁行天下!”
对此,嬴政充满了强烈的期待。
“你所需要之物,朕都会一应满足,而你也要拿出成功,证明这纸、这字、这印刷之术,能够为我大秦开创真正的‘文治盛世’!”
“儿臣,必定不负父皇重托!”
赢辰深深一揖,心中豪情万丈。
他知道,诸夏文明的进程,会因为他的影响大大加速。
知识,开始从不再被少数人垄断的时代,迈向普罗大众。
当然。
嬴政的旨意下达,形成的风暴也在快速扩散到帝国的每个角落。
以隶书为正字、大规模的造纸,研制印刷术。
这三项紧要的政令,带来巨大的革新气象同事,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巨大的阻力。
翌日,章台殿的朝会上。
“陛下,小篆乃是李斯与我等呕心沥血所创,上承周金,下启万世,结构严谨,法度森严,乃礼纸体现,国之颜面!”
数位皓首老者匍匐在地,声泪俱下的控诉道:“隶书源于胥吏,粗俗简陋,若以其为正,岂非自降国格,令天下士人寒心,四方蛮夷耻笑啊!”
隶书作为正字,在他们眼中绝对是不可以的。
实际上,这些人更多的想法,就是垄断‘文化’的解释权。
小篆本身是在秦国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简化,而小篆开始文字更为通俗易懂。
不过,对于一般人来说,辨认还是有极高难度的。
这个时期文化知识掌握在少数贵族手中,自然也是无可厚非的。
“陛下,竹简虽重,然传承千年,自有其庄重沉稳之气!”
一位博士宫的儒生,则是开口说道:“六公子所谓‘纸’,轻浮若羽,焉能承受圣人之言,帝王之诏?”
“更有那‘印刷’之说,闻所未闻,恐怕是浪费国帑。”
他不敢说妖言惑众,只是表态造纸和印刷不可行。
因为这些从实际意义上,打破了他们垄断了‘文化知识’的可能性。
大殿内。
赢辰虽然有所预料,但是没有想到嬴政支持自己的诏令,会有那么点反对声。
他没有急于辩驳,反而将目光投向了御座上的嬴政。
此时,他的好父皇怕是最为着急,也最生气的。
事实上也确实如此。
嬴政面沉如水,他扫过了殿下群臣,最终目光落在了那些痛哭流涕的老臣身上,声音冰冷:“尔等之论,朕已经知晓。”
“然,小篆之繁,延误政事;竹简之重,阻碍教化,此乃大秦实情!”
“朕一统六国天下,书同文,非为固收旧制,乃为便利天下!”
“今日有更优之法,为何不用?莫非尔等只念自身清誉不成?!”
皇帝的话语,霎时间就吓得大殿的群臣战战兢兢。
“臣等不敢!”
帝王发话支持,他们这些老臣哪里敢说些什么。
“哼,”嬴政冷哼了一声,豁然站起身来,“朕意已决,尔等无需再议,隶书为正,造纸印刷,都要全力推行。”
“老六新政,朕会全力支持,再有非议者,阳奉阴违者,以阻挠国策论处!”
帝王的雷霆震怒,可比起朝臣的喧嚣要更加可怕。
公开的反对声潜藏下去,但表面当中顺从之下,也隐藏着更为汹涌的巨大暗流。
…
长公子府内。
扶苏看着手中以新纸还有隶书抄录的《秦律要点》,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纸张的轻便。
而隶书的清晰,比起小篆更为容易书写的笔画,让他无法否认这些对于‘文治’的重要性。
尽管没有打算去‘争’,想着‘匡正’赢辰政务,但面对着越发优秀的老六。
扶苏的内心,却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。
“如此孤又如何能够匡正老六呢?”
赢辰做的这些,让扶苏觉得有对的地方,也有错的地方。
但错在何处,扶苏却又指不出来。
只是,淳于越的话语却如同魔咒一般,在他的脑海中回响:“公子,此乃赢辰笼络人心、动摇国本之策!
其兴工商,重技巧,轻礼乐,长此以往,国将不国啊!
公子身为嫡长,若不能挺身而出,匡扶正道,他日有何面目见历代先王?”
老师的期盼,还有作为大秦长公子的责任,折磨着扶苏,让他变得更加不知所措。
与此同时,咸阳城外。
赢辰让少府在此设立的造纸工坊,日夜灯火通明,工匠就在墨家弟子的指导下,不断地优化着“沤、煮、捣、抄、晒”的流程。
虽然最初的纸张依旧粗糙泛黄,但产量已在稳步提升,质地也逐渐变得均匀。
赢辰下令,将第一批质量尚可的纸张,优先用于抄录《隶书标准字谱》和《新律简章》,快马发往各郡县,既是推行新政,也是展示决心。
而在更为机密的刻印工坊内,挑战与机遇并存。
最初的雕版印刷试验遇到了瓶颈。雕刻整版耗时极长,一名熟练刻工数日方能完成一版,且一旦出错,前功尽弃。
望着堆积如山的木板和疲惫的工匠,负责此事的墨楚眉头紧锁。
这一情况很快被禀报给赢辰。
他亲临工坊,看着工匠们伏案雕刻的艰辛,知道必须拿出跨越时代的技术了。
“钜子,可否换一种思路?”
赢辰拿起一块雕刻着反字的木板,对墨楚道,“我们为何一定要雕刻整版?何不将每个字单独刻成一个小小印戳?”
“如此一来,需要印制时,按文章内容,将这些单字印戳捡出,排列于铁框之内,固定后涂墨印刷。”
“印完之后,拆散这些单字印戳,下次排版其他文章时还能再次使用?”
而赢辰所提及的方法,就是实现‘活字印刷术’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