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城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连城小说网 > 政哥:我家老六,咋成千古一帝了 > 第224章 秦典立宪明君权,民法安民护私产

第224章 秦典立宪明君权,民法安民护私产

这一幕,对于嬴政来说,同样感觉到震撼。

他算是理解了‘三省六部’的权力运转规则,更明白这套规则如何能够维系下去。

如何,能够更行之有效的加强君主权威。

但有一点,嬴政相当疑惑,那就是天幕的昭武帝,也就是老六赢辰,如何确保自己的储君,能够像自己一样英明神武。

此刻,嬴政并没有得到答案。

而天幕上,女主播的声音并没有停下,也没有继续渲染昭武帝的政治成就。

反而话锋一转,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。

“国家机器,是如何确保权力的高效运转?三省六部的构建,为我们给那个时代的大秦,提供了研究范本。”

“行之有效的新的制度体系,确保了帝国的权力运转,但帝国统治治下,除了君臣官吏,还有无数个有着喜怒哀乐的黔首。”

“他们所生活的秩序,并不是依靠官制的革新,就能够改变,就能够维系下去的,行之有效维系统治的,是一套名为《秦法》的体系。”

“《秦法》却存在一个根本性问题,那就是如何确保无数个他们的田产如何划分?他们的婚姻如何缔结?他们之间的契约纠纷,又该由谁来裁定?”

无数人的视线,再次因为女主播的话语,吸引到天幕上。

“前面说过,昭武帝最大的贡献,那就是确立了《秦典》和《民法》,确保了国家‘公’与‘私’的区分。”

“这次,我们来系统了解一下,《秦典》和《民法》的具体内容。”

话音落下,天幕画面陡然一变。

两部厚重无比的法典虚影,并列悬浮于苍穹之上。

左侧一部,篆刻着古朴威严的二字——《秦典》;

右侧一部,则以温润流畅的隶书书写——《民法》。

“首先,我们来看《秦典》。”

天幕之上,《秦典》的虚影缓缓展开,卷轴自天而启,露出其中的篇章:

《宪制篇》、《官律篇》、《军律篇》、《刑律篇》、《税法篇》。

“《秦典》,乃国家之法,亦即‘公法’。它所调整的,是国家与个人、国家与社会之间,那种天然不平等的关系。”

“它的核心,是‘权力’与‘秩序’。”

“它回答的问题是:皇帝的权力边界何在?一名官员如何方能晋升?士兵叛逃该当何罪?谋逆大罪应如何惩处?商人又该交纳多少赋税?”

随着最后一句落下,殿中群臣屏息。

起初,嬴政带着超然的审视,觉得三省六部制形成的‘三省’分工,能够提高帝国权力运转,让君主权力集中,使得大秦的统治更为稳固。

但,当看到天幕上的字眼时。

嬴政的表情面若寒霜,隐忍的情绪,就好似积蓄的火山一般,随时就可能爆发。

君王的权力,什么时候成了被律法约束的东西了。

他是始皇帝,扫灭了六国,混一宇内的始皇帝。

自己的意志,本就是天意,他的意志应当就是律法的意志。

而不是让‘法’,来凌驾于他身上。

角落里,赢辰咯噔了一声,顿时就感觉到不妙。

天幕上的言论,触及到了始皇帝一统天下最为关键的‘法家’之术。

很明显,皇帝并不认同其中一些律例对于君王权威的约束。

不过,嬴政并没有立刻发作,他耐着性子看下去,天幕的画面,随着女主播的话语,也有了新的变化。

苍穹上,冰冷的文字在天幕画面展开,每一条都冲刷着无数人的认知。

流程未备,非国家正式律令,百官可拒。”

“哗——”

尽管极力克制,殿内群臣都因为《宪制篇》的第三条,脸色有了明显变化。

嬴政的笑容,都僵住了,尤其是看到“门下省封驳审议”、“百官可拒”的时候。

一股郁火开始在他胸中升腾,但他仍维持着帝王的威仪,只是指节变得微微泛白。

紧接着,他看到“废除族诛连坐”、“废除肉刑”、“疑罪从无”一条接一条律法条例,如同连环重锤,狠狠砸在如今的大秦统治基石上面。

这一刻,嬴政仿佛能够看到潜藏在暗处的六国余孽在嘲笑,那些奸猾的胥吏在窃喜,那些不安分的黔首失去了恐惧的枷锁!

作为君王,他赖以掌控这个庞大帝国的利器,绝对的权威和严酷的威慑,被这部《秦典》一点点锈蚀、剥落!

终于,当看到“不得以拷掠求之”时,他脑中那根名为“理智”的弦,崩断了。

“好一部《秦典》好一个‘昭武’盛世!”

‘昭武’二字,被他咬得极重,充满了讥讽与怒意,“朕的大秦,到了后世,竟成了需要与罪人讲证据、论道理的绵羊之邦了吗?!”

“这老头子又发什么疯?”

赢辰的表情,骤然间显得有些无奈。

大秦的律法发展到昭武三十一年的时候,有些变化不是理所应当的吗?

更何况,秦律的严苛造成了天幕所示‘二世之乱’的殷鉴不远。

真以为靠着强权还有法家严苛的统治术,就能够保住帝国长久不衰了?

此刻,天幕的画面并未因皇帝的怒意而停滞,反而愈发清晰。

“《秦典》的诞生,奠定了大秦帝国的根本大法。”

“它的意义在于规范国家权力,划定民众义务,确保帝国的统一与长治。”

“而《民法》与《秦典》一脉相承,不过却是约束天下万民的万民之法,解释了平等的民众与民众之间,关于财产和人身的关系。”

天幕上,《民法》的卷轴徐徐展开,其篇章与《秦典》截然不同——

《总则篇》、《物权篇》、《契约篇》、《亲属篇》、《继承篇》。

它回答了前所未有的问题:

我辛勤开垦的荒地,邻居能夺走吗?

我借出的银钱,被赖账不还该如何?

成婚需几何手续?嫁妆归属何人?

父亲身故,家产与牛马当由谁继承?

这些问题,共同指向了一个关键,那就是‘有恒产者’如何能够获得帝国的保护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