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城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连城小说网 > 政哥:我家老六,咋成千古一帝了 > 第241章 推恩令成千秋策,诸侯密谋终成空

第241章 推恩令成千秋策,诸侯密谋终成空

就在他困惑的时候,天幕的画面再次有了变化。

“大家很好奇,为何赵国会复立?”

女主播的声音响起,她的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,继续说道:“实际上,这一切起因,来自于多年前长平一役。”

“尽管昭武帝再次实现了天下一统,也安抚了赵地人心,然让赵地完全臣服,并非一朝一夕之功。”

“故而,在在天下一统之后,他并未简单粗暴地抹去赵地,而是采取了分化之策。”

画面中,原本广袤的赵国疆域被数条红线分割开来,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。

而其中一块,被特别标注出来,正是由李牧后裔李佐车所继承的“赵国”。

“通过分封,赵地贵族的反抗力量被削弱,而任命李佐车为赵王,更是为了安抚旧赵地人心,同时亦可借其制衡各方势力。”

现实,咸阳皇宫。

“好一个老六啊”

嬴政的嘴角不由得上扬,当即就明白了昭武帝的用意。

这分明是借力打力,意图釜底抽薪。

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方式,逐步的瓦解反秦的根基。

原赵地的诸侯们,在一次次的削弱中,势力大不如前。

而名义上的“赵国”,实际上也早已是个空壳子。

它的北边,漠北都护府如同钢铁洪流,虎视眈眈,随时可以南下,将任何异动镇压。

所以,李佐车的“军事示威”,虽然声势浩大,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,显得那么苍白无力。

天幕的画面一转,来到了漠北都护府。

旌旗猎猎,铁甲森严,一支支精锐骑兵如同黑色的潮水,涌向赵国边境。

巨大的战鼓声,如同惊雷般滚滚而来,震动着整个赵地。

“报!大王!北疆都护府大军压境,已至赵国边境!”

急报声此起彼伏,打破了赵王府内的平静。

曾几何时还气势汹汹,叫嚣着要“血谏天子”的李佐车,此刻脸色煞白,额头上冷汗涔涔。

他猛地站起身,在王座前踱步,曾经的豪言壮语,早已被恐惧冲刷得一干二净。

“这这怎么可能?!”李佐车颤声问道,“咸阳怎敢如此?!他们就不怕天下非议吗?!”

一旁的谋士面如死灰,苦笑道:“大王,都护府兵临城下,只怕只怕已容不得我等再行抗议了。

数万将士的怒吼犹在耳畔,但那毕竟是口头的示威。

而现在,眼前却是实实在在的刀兵相向。

面对北疆都护府的雷霆之势,李佐车终于怂了。

他瘫坐在王座之上,双眼无神。

自己所依仗的“军心”,在都护府的绝对武力面前,根本不值一提。

最终,一道加急的奏表,从赵国送往咸阳。

奏表中,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慷慨激昂,取而代之的是卑微的顺从。

李佐车声称,自己之前是“思虑不周,言辞过激”,对“推恩令”并无异议,并表示将全力配合朝廷推行新政。

甚至,他还主动提出,愿意将自己的几个儿子送往咸阳太学,以表忠心。

一场由赵王李佐车挑起的军事示威,就此偃旗息鼓,以最快的速度,草草收场。

然而,赵王李佐车表面上卑躬屈膝,称臣纳贡,暗地里却并未死心。

他秘密派遣心腹使者,跋山涉水,联络长沙王、燕王、上庸王等各路诸侯。

使者们言辞恳切,晓以利害,以“唇亡齿寒”之理,劝说诸侯结盟,共抗咸阳。

在楚国旧地,各路诸侯的代表齐聚一堂,歃血为盟。

且约定若咸阳一意孤行,强行推行削藩之策,便联合起兵,复刻“六国合纵抗秦”的旧事,重现天下大乱之局。

然而,这一切,都在昭武帝的预料之中,甚至可以说,是其刻意引导的结果。

就在诸侯们暗中密谋,自以为得计之时,咸阳的应对如雷霆般骤然降临。

首先,昭武帝突然下诏,切断了与长沙国的所有盐铁贸易。

一时间,长沙国经济命脉遭受重创,盐价飞涨,铁器紧缺,民怨沸腾,军心浮动。

紧接着,昭武帝的密使,如同鬼魅般潜入了长沙王府。

他们没有去见长沙王,而是秘密接触了长沙王的次子。

密使向长沙王次子许诺:“若你能举告长沙王谋反,助朝廷平定叛乱,陛下不仅赦免你长沙王府的罪责,更将破格许诺,由你继承完整的长沙国封地,世袭罔替,永享富贵!”

这等泼天富贵,瞬间击溃了长沙王次子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
他原本就因嫡长子继承制而心生不满,又眼见父王与兄弟们因争权夺利而内讧不休,长沙国在经济封锁下已是风雨飘摇,大厦将倾。

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放手一搏!

于是,诸侯联军尚未集结完毕,长沙国境内便率先爆发了内乱,震动天下。

而长沙王次子眼看自己难以力敌其他兄弟们的联合,索性一不做二不休,主动向咸阳告发父王与诸侯密谋造反,并“泣血陈情”,将一切罪责都推到长沙王身上,自己则“大义灭亲”,向朝廷请罪。

昭武帝闻奏,当即以“平叛”之名,派遣大军开赴长沙国。

大将军韩信亲率虎狼之师,兵不血刃,顺利接管了长沙国的军政大权。

一场由昭武帝精心策划的“分化”大戏,就此落下帷幕。

在韩信的铁腕之下,曾经富庶强盛的长沙国被一分为五,各自册封为小小的列侯国,彻底解除了对中央的威胁。

而长沙王次子,则因“忠孝”之举,被昭武帝公开嘉奖,赐封为“忠孝侯”,享受荣华富贵。

这一举动,无疑是对天下诸侯的当头棒喝,彻底摧毁了诸侯之间脆弱的互信基础。

“连亲生父子都能反目成仇,还有谁是值得信任的?”

猜忌与恐惧的阴影,迅速笼罩在其余诸侯的心头,他们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抗。

在昭武帝环环相扣的精妙操作之下,其余诸侯的反叛萌芽,也在尚未成形之时,便被一一扼杀在摇篮之中。

而‘推恩令’,也从此顺利推行——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